close

        清明節是華人的大節日,即使天氣暖化,天公還是經常配合的轉為陰雨。三月厎我去台北仰德大道林語堂故居,參加南村落韓姐和台北市文化局合辦的「春天潤餅文化節」,說是要把春天捲起來、把世界包起來。其實從小吃潤餅的我,早已忘了潤餅的由來。只知道中南部人是清明節吃、北部人是尾牙時吃。我上網查了一下,原來唐朝就有立春日吃春餅的習俗,杜甫詩句:「春日春盤細生菜」。據說太平天國時,捻匪作亂,蔓延到閩南泉、漳一帶,由於當時兵荒馬亂,沒有時間準備祭品,於是有人想出辦法,把所有食物捲進麵皮中,以此祭墓。因而春捲也成為清明節的應景食品。

 

#173潤餅節-6.jpg 

#173潤餅節-5.jpg 

#173潤餅節.jpg #173潤餅節-2.jpg 

欣葉餐廳廚師在現場包潤餅,我忍不住問他潤餅內餡有何南北差別。他的回答讓我知道,一位廚師的用心,還包括他對食材的文化歷史由來有一定的認識;而我們這些應邀參加潤餅節的人,吃得也就更有感覺。瞧袁中平老師在古典的林語堂故居彈奏詞詠春天的古樂,賞花、配茶、聽故事、吃潤餅,這一切顯得如此不同。我遇到餐飲教父嚴長壽,正忙著公益平臺的他,很看好潤餅節可以發展成一個吸引外國觀光客的文化賣點。其實,包潤餅最重要的意義是全家人一起包的感覺,包什麼沒關係,就像包餃子一樣,以前學生時代,我們不也常和家人或到同學家包餃子嗎?所以,您也可以和家人一起包潤餅,把感情包起來、把春天捲進來;將來發揚光大,把世界包進來!這可不是韓國人的文化遺產了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actv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